“目前新疆地區的尿素出廠價已跌至850-900元/噸,這無疑是國內市場中最低的價格,但降價并不能解決供求矛盾。”北京京慧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爭攀無奈地告訴記者,“前期新疆地區尿素的最高出廠價在1150元/噸,近期尿素價格持續回落,與去年尿素價格最低時相比,還少了100元/噸左右,即使去年價格也不理想,但也徘徊在900-1000元/噸,今年已跌至800多元/噸的慘狀。”
面對尿素價格一次次的走低、回落,沒有利好因素的沖擊,即使迎來夏季用肥,也未能帶尿素脫離冰點,依舊不溫不火地沉寂在低迷的市場中。造成如此“較勁”的局面,馬爭攀表示,主要原因來自五方面:一是老生常談的問題行業產能過剩,供大于求的現象嚴重,從生產上來說,新疆本身有尿素資源,而且這幾年產能擴張較大。二是出口價格低,國外廠家對肥料加大生產規模,進而出口量會快速下降,給國內肥企帶來更大壓力。三是跟市場的農業用肥轉型有一定關系,比如說農民的用肥習慣,這本身就是階段性的,從最早的農家肥到尿素、二銨,到后期的復合肥,再到現在的水溶肥,這都是階段性的。隨著用肥習慣的改變,尿素的需求會越來越少。而且整個肥料市場的份額是存在的,只是呈現此消彼長的趨勢。四是農產品價格不穩定,導致農民投入減少,不論是大田糧食作物、經濟作物還是設施農業,價格均不理想,這些都影響農民種植積極性。五是跟國家政策有一定關系,國家提倡2020年實現化肥使用量零增長,這勢必會將市場目光轉向高端產品,從農民的使用到廠家的轉型都會慢慢發生改變。
另外,秦皇島五弦維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長利也認為,尿素市場屬于資源性的發展,尿素的來源大部分是煤和天然氣,如今,煤炭和天然氣的市場行情都不理想,所謂的“蝴蝶效應”也會波及到農資行業,解決這種問題不單是降價這么簡單,只有企業在市場變革中不斷研發適應趨勢的新產品,改變營銷思路,才能對市場的轉好有所幫助。
后市依然難尋利好
不光是新疆地區的尿素價格降低,華北地區尿素出廠價格也已經降至1230元/噸,山西地區的尿素送到基層價格僅在1240元/噸。雖然正值夏季用肥期,但是尿素整體需求量不大,跟春小麥相比,用肥量還不及其1/5。另外,現在各個廠家不再提倡二次追肥,所以夏玉米追尿素的次數也越來越少。王長利表示,尿素用量的減少有一方面原因來自尿素的可替代產品太多,硫銨、氯化銨和硝酸磷、硝銨磷等都可替代尿素進行作物追肥,并且從價格上來說,比尿素便宜和貴的都有,可替代選擇。
“從后市來看,尿素的低迷狀態會一直持續,不會有利好消息出現。夏玉米追肥不會像小麥追肥般造成小幅上揚的趨勢,反而需求不多,在7月份就會追肥期,所占比重很少,追肥期過后,市場將會進入淡季,所以尿素價格在后期不會出現波動上漲。”王長利表示。
正是因為尿素后期起伏不大,且其本身又是剛性需求,在這種狀態下,農民會從中獲益,購買成本低,主要是影響生產廠家。“從市場和產品面臨轉型的階段看,尿素未來的市場并不會很悲觀,在轉型過程中不排除某一天,會以原材料的身份出現,或是作為技術添加等,不直接面向終端,市場占有份額減少。”馬爭攀說出自己的觀點,“短期來看,尿素價格處于穩中下滑階段,再過一個月就會處于有價無市的狀態,需求量大幅降低。現在的農民是‘買漲不買跌’的心態,所以后期尿素價格越是下滑,農民購買化肥量越不會上揚。”
據記者了解,東北地區的種植結構正在發生改變,農民將一部分的玉米改種大豆以此來減少投入,對于此,馬爭攀認為,種植結構的變化主要取決于氣候,東北地區能種植大豆是因為氣候適宜,土壤條件允許,南北方是分區域性的。王長利也認為,華北地區農民依舊選擇種植玉米,只是在投入成本上選擇低價位的,不論是化肥、農藥、種子,農民選擇低價位的不在少數,很多廠家的業務員在夏季用肥中均未完成目標,這無疑是夏季市場中又一打消積極性的消息。